查看原文
其他

一斗才学谢灵运,千年文脉山水诗:缘何永嘉成了中国山水诗发祥地

2017-08-29 成立志 阳新风情

领略阳新风土人情  纵览天下舆情风云

敬请关注 阳新风情 你的关注 我的动力

文/成立志

居留温州,不觉已有十个年头,四十挂零的年纪,过往的近四分之一是在这里度过,俨然,温州已成了我的第二故乡。在一个地方生活日久,已适应这里的气候,习惯了在此间生存,天长日久时光流转总会产生一点情愫:或是熟稔了鹿城的人文,亦或是眷恋瓯越的山水,总之,这块地域升腾弥漫的人间烟火,还有这方水土繁衍孕育的芸芸众生,渐渐有了生我养我故土的一份亲切一丝默契。

十年间,不敢说走遍温州的山山水水,也不敢说尽知鹿城的历史掌故,但是对这片脚下土地的风土人情文脉渊源还是略知一二。偶然间,曾踏访过朱自清的故居,见识过梅雨潭的绿;有意识的,去过琦君故里,知晓了半世漂零,梦萦故里的台湾女作家潘希真。但温州这片土地最让人称道的千古佳话文坛盛事应算是山水诗的诞生。

东南山水甲天下

温州之名,始于唐代,它地处中国东南部,其境内有一条瓯江,古属东瓯国。如今的永嘉是温州市所辖的县,和温州市区隔瓯江相望。

南朝时,今天的温州市区属于永嘉郡辖区,彼时的永嘉郡所辖范围远比现在的永嘉县大得多。永嘉二字所承载的人文历史文化内涵也远非温州可比。

自古中华多胜境,巍巍华夏,地域广阔,山水诗缘何诞生在永嘉呢?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无论是从人文地理或是经济历史的角度都无法辨究其一二。

从经年冰封千里的东北,到洋溢热带风情的海南,纵列数道气候带;自满是黄土高原烈烈的风的西北,至小桥流水秀色可餐的烟雨江南,横跨几个季风区,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的华夏呈现一幅大气磅礴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画卷。

”天苍苍,野茫茫“,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美丽壮阔,即便是心胸狭窄之辈也会生出拥抱天下的博大胸怀,这样天高地阔的莽莽草原孕育出了雄霸天下横扫亚欧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而游牧民族的疏浅文化积淀和单薄历史人文哪里比得了光辉灿烂底蕴深厚的华夏文明?注定这先天贫血的草原文明缺乏孕育出山水诗的文学土壤和人文根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沙漠和草原是一对孪生姊妹,同样的壮阔辽远,一色的大气苍茫,而沙漠却显露出一种别样的苍凉和悲壮,那漫漫的黄沙,那混沌的土黄,那满眼的荒芜,那无边的地域,虽弥漫着绝望,却磨砺着人的刚强。风沙驼铃,丝路胡杨,残阳如血,大漠苍狼,是大自然的残酷才诞生了这种人间奇绝险境,让人心生悲凉,却又无限向往。

敦煌文明举世瞩目,它是大漠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明珠。但那早已成了昨日黄花,敦煌已经走进了历史。大漠恶劣的自然环境,黄沙漫漫水源奇缺连人类生存都成问题的地方,自然孕育不了山水诗。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秦岭淮河一线把神州分为北国和江南。北地苦寒,五胡乱华,战乱频仍,而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南国多雨,一统河山,经济繁荣,且吴越多俊逸秀美之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柳晓风残月,烟雨杏花江南,自古是人们的最爱。

江南山清水秀气候宜人,降水丰沛物产富饶,而这里的美景更是让人流连忘返。特别是江浙吴越之地,自古人烟稠密,城廓繁华,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决非虚言。

古之钱塘今之浙江,自古以风景秀美冠绝天下,骚客迁人诗赋吟哦,官员士子,文章歌咏。正如南宋柳永词所写:“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据说,金主完颜亮看到柳永词“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一句时,萌生投鞭渡江,踏破临安之意。久居苦寒北地的他也想一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江南胜境。

南朝时,谢灵运曾寄养在钱塘杜明师家,十五方才回家,故小名谢客。钱塘的朝晖夕岚潮起潮落新燕春泥早莺暖树会潜移默化的感染年少的谢灵运,激起诗人最初的山水审美旨趣。

永嘉钱塘同为瓯越之地,在浙江省的东南部,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 ”之美誉。永嘉除了有享誉天下的雁荡山,风光旖旎的楠溪江,瓯江蓬莱之称的江心屿,它成为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有着地理风光的独特优势。

永嘉山水,如同明眸善睐的美人,养在深闺人未识,只等有情人抱得美人归。永嘉山水,如同上天遗落东海之滨一块璞玉,只等赏识此等美景的诗人谢灵运的到来。

 

一斗才学谢灵运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读到这句千古流传的名句,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南朝时永嘉太守谢灵运,人称康乐公的他是山水诗的鼻祖。如今的温州鹿城还有五马街、康乐坊和谢池巷等古迹和遗存。

春草池

怀谢楼

五马街

自古江南出才子。谢灵运是东晋时名门望族陈郡谢氏之后,出生于会稽始宁,也就是现在绍兴市上虞的谢塘镇,其祖父是淝水之战的前线将领谢玄,其母是琅琊王氏王羲之之外孙女,也就是说,他一人独得当时东晋两大望族王谢的遗传基因。刘禹锡有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羊士谔诗云:“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除了家族显赫身世不凡,并且天资聪颖,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可以说谢灵运是一个名噪一时,震烁古今的大才子。其中有一个最为人所熟知的典故:有人问及谢灵运的才学,他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自己才有一斗,剩下一斗为天下人所共有。在这个“才高八斗”的典故中,我们可以看出谢灵运对曹植的推崇,也看出了他的自负:天下除了他和曹子建,他眼中再无第三人,表面是自谦,实为自我褒扬。

正因为谢灵运才华出众自视甚高,这为他日后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似乎是历史的宿命,凡文采风流的高人名士,人生不免坎坷仕途难得顺畅,和所有孤傲不羁怀才不遇的文坛巨擘一样,最后只得寄情山水,排遣官场失意和人生落寞。

出生在东晋的谢灵运,经历了一个朝代更迭:公元420年,军功卓著早有异志的东晋大将刘裕取晋而代之,是为南朝的刘宋,刘裕虽在位只有两年,但被誉为“南朝第一帝”。功高震主篡晋自立的一代枭雄刘裕,文治武功自是不在话下,他重用寒门,抑制士族豪强,对前朝的中流砥柱——谢氏家族,除了拉拢亦有打压,除此前杀掉自己称帝的绊脚石——谢灵运的族叔谢混外,又把谢灵运世袭爵位康乐侯降为了康乐公。

宋武帝刘裕戎马倥偬征战杀伐在位时间很短,而他有七个儿子,注定死后政权更迭时局动荡。围绕皇位的明争暗斗政治博弈主要在长子太子刘义符、次子庐陵王刘义真和三子宜都王刘义隆之间展开,谢氏家族不可避免的卷入其中。

公元422年,太子刘义符即位,是为宋少帝。谢灵运被顾命大臣徐羡之、傅亮等人排挤出京,成了永嘉太守。其实,谢灵运政治抱负还是很大的,他想得到朝廷的重用,像祖父谢玄一样能够为朝廷建功立业,只不过他站错了队。谢灵运和刘裕次子庐陵王刘义真一直走得很近。据说,庐陵王曾对谢灵运说,若日后他能称帝,必用谢灵运为宰相。宋少帝即位后,庐陵王和谢灵运让宋少帝和权臣徐羡之等视为心腹大患。后来,庐陵王被宋少帝废为庶人,不久被徐羡之遣使杀害,谢灵运亦被贬往永嘉,这是他政治生涯所遭受的最大打击。不久后,谢灵运挂冠归隐,回到老家会稽。

公元424年,由于宋少帝居丧无礼德不配位耽迷玩乐荒于政事,徐羡之、傅亮和谢晦等人联手废黜宋少帝,不久便把宋少帝杀了。是年,刘裕第三子刘义隆被徐羡之、傅亮和谢晦等人扶上了帝位,是为宋文帝,国号元嘉。纵观刘宋一朝,宋文帝为一代雄主,纵横捭阖长袖善舞行事有乃父遗风,他认为徐羡之、傅亮和谢晦等人专横滥权恣意妄为杀其兄长擅行废立,完全僭越人臣之礼,是可忍孰不可忍?!即位后不久,即诛杀徐羡之、傅亮和谢晦等人。谢晦为谢灵运之族弟,尽管他支持宋文帝刘义隆。但照样难逃厄运并波及谢氏家族,至此,陈郡谢氏再遭屠戮。

陈郡谢氏除了谢灵运祖父谢玄一脉,主要还有东晋宰相谢安一系。淝水之战以少胜多击溃强秦彪炳史册,而总指挥实为当时宰相谢安。陈郡谢氏因谢安谢玄叔侄二人之力对东晋王朝有再造之功而泽被当世荫及子孙。陈郡谢氏自此登峰造极历代屡出强人和权臣:前面被武帝诛杀的谢混和文帝诛杀的谢晦皆为陈郡谢氏之后。而陈郡谢氏自谢晦被杀后,再无人掌握兵权家族势力渐呈下滑之势。

可以说,陈郡谢氏和刘宋王朝的关系波谲云诡藤绕葛缠错综复杂,刘氏虽一时贵为皇族,但毕竟出身贫贱门第寒微,而陈郡谢氏之名望地位却是数世累积几代迭加而成,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陈郡谢氏根深叶茂家族庞大人丁兴望名流辈出代有人杰,门生故旧遍布江左,是一个门阀特权阶层。有史料记载:行伍出身门第羞涩的宋武帝刘裕,在接受晋恭帝的禅让时,为使篡晋自立变得冠冕堂皇名正言顺,不得不请谢氏家族中谢安的嫡孙谢澹主持登基仪式,这正如日本学者宫崎市定指出的那样,“谢氏在晋宋禅让革命中,起了为新帝加冕的罗马教皇那样的作用。”由此可知,谢氏家族的声望已经凌驾于皇权之上!面对这样一个士族豪门,刘宋王朝心态微妙倍感压力有着巨大的心理阴影,对陈郡谢氏除了拉拢和利用,还有防范和打压有时是血腥屠戮!

徐羡之、傅亮和谢晦等人死后,宋文帝为冤杀的二哥庐陵王刘义真平反,借机拉拢庐陵王生前好友谢灵运。对于已经归隐田园的谢灵运来说,机会似乎来了,然而,朝代更迭江山易主,宦海沉浮春秋几度,书生意气政治短视的谢灵运终究没有进入权力的中枢,尽管宋文帝特别赏识他才学,并召他进京为官,但他只是政权的点缀,朝廷的花瓶:每逢盛宴,都让谢灵运随侍一旁,酒酣意浓之时,当廷作对,即兴吟诗,真是宠爱非常,一时无双。谢灵运不甘自己只是一个陪皇帝饮酒作诗的弄臣角色,终究他称疾弃官而去,再度归隐老家会稽。

出身王公贵族世家才学名满江左的谢灵运得不到朝廷重用,其实他的内心非常的痛苦和失落,不甘寂寞恃才傲物的谢灵运,注定他的归隐生活波澜迭起。后来他因决湖造田之事和会稽太守发生矛盾,并受到庶族地主的告发,但宋文帝因爱惜他的才华没有追究他。

元嘉八年(431年),宋文帝让他出任临川内史,临川就是今天的江西抚州,很显然这个职位和当年的永嘉太守一样让谢灵运有被边缘化倍受冷落的感觉。初唐王勃《腾王阁序》云:“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文中的临川指的就是谢灵运。谢灵运在临川内史任上也是不理政事,终日出游,被地方官员弹劾,要治他的罪。昔日文帝座上宾,如何甘为阶下囚?谢灵运自是不服,反把前来捉拿他的吏员扣押起来。即便如此,宋文帝仍然对他网开一面,免去死罪流放广州。这样一来,因心高气傲受到重挫的谢灵运也就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或许,是因为遭此厄运内心压抑愤懑,也或许是濒临绝境而应对无方进退失据,总之,谢灵运赋了一首非常极端的反诗:“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此诗将篡东晋自立的刘宋王朝比作暴秦政权,并以张良、鲁仲连自比,暗示要像他们那样为被灭亡的故国复仇雪耻。这种行为和言论在当时来说是惊世骇俗大逆不道的,于是被判免死流放的谢灵运刚到广州,朝廷的公文又到了,诬他又犯下了新的叛逆罪,命令将他就地正法。或许是天妒英才,元嘉十年(433年)谢灵运被斩首弃市。

 

千年文脉山水诗

自古才子多磨难。纵观谢灵运一生,命途多舛,结局悲惨,让人扼腕叹惜。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他虽然政治失意,却无心插柳成了中国山水诗派的鼻祖。

永初三年 (422),遭受排挤的谢灵运来到永嘉出任太守,过上了一种远离朝廷权力中枢和都市喧嚣繁华的世外桃源生活,他公务之馀暇攀爬山崖涉足江滩寄情山水吟诗作赋。

白居易有《读谢灵运山水诗》云:“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壮志郁不用,须有所泄处。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谓谢灵运并非为艺术而艺术,只不过他以旷世之才仕途受挫壮志难酬为抚慰自己破碎的心灵为救赎自己困厄的灵魂,郁积的百结愁肠萦绕的千般忧思皆投射到浙东的灵山秀水皆倾泄为笔下的锦绣华章。

在这期间,他写春天“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写秋色“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写冬景“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等等。雁荡山的奇峰秀谷,楠溪江的碧水清流,江心屿的云散潮消,都曾在康乐公笔下描摩心头吟唱。人杰地灵,经年累月,这美丽多姿充满诗情的江南山水和一位抒发性灵闲适恬淡的康乐公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孕育了中华文化旷古未有的山水诗。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大凡文学流派或是惊世之作总是由失意之人所创,如果一个人搅和在政治漩涡,整日繁忙公务缠身,诸多案牍劳形,即便再有才,也无暇写出不朽的作品。身处政治颠峰大权在握,权欲会扼杀一个人的诗性,况且高处不胜寒,高位会窒息一个人的才思。

据统计,谢灵运现存诗不过百首,而其中山水诗50余首,而这其中的一半是他在永嘉当太守任上所作。可以说这一时期,他的山水诗创作出现井喷期。

雁荡山灵峰

永嘉楠溪江

瓯江江心屿

不经意间,南朝时的中国,一个中国文学的重要流派山水诗派诞生了,而永嘉成为了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因为,康乐公即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如果没有温州的灵秀山水绝胜美境,是触发不了诗人的山水灵性的。

当然,谢灵运游历山水并不局限于永嘉一地,还有像他的出生地会稽,及彭蠡等地。为了揽奇探胜登山攀岩,他还脑洞大开的发明了一种人称“谢公屐”的登山鞋,上山去前齿,下山去后曲,如此,登山甚为便利。后来李白有诗《梦游天姥吟留别》:“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沈约在《宋书•谢灵运列传》中说:“每有一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名动京师。”又说:“灵运诗书皆兼独绝,每文竟,手自写之,文帝称为二宝。”也就是说,谢灵运除了诗写得好,书法也是一流,被皇帝美誉为“二宝”。

然而,谢灵运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始终他在归隐山林和重返庙堂之间徘徊和纠结。故有人评价他的流连山水揽奇探胜是在政治失意中一种故作姿态;所以他的诗始终是庙堂与山林之间的双重构态;他抒发的是丰山盛水之间的政治寂寞和仕途苍凉。”他在永嘉太守任上那首著名的《登池上楼》写道:“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潜藏深渊的蛟龙,遨翔天宇的飞鸿,哪样他都做不了,进而增德立业或退而躬耕田园二者好像都行,总之出仕或归隐对他来说是个两难的选择。另有《斋中读书》云:“既笑沮溺苦,又哂子云阁。执戟亦以疲,耕稼岂云乐。”意为他既讥讽像长沮和桀溺一样归隐后耕田犁地,又哂笑西汉扬雄在王莽篡汉时为保禄位而卑躬屈节;在朝执戟为官已经厌倦,可在野耕耘稼穑又有什么快乐可言?诗中归和隐的纠结心态显露无遗。还有一首诗《道路忆山中》云:“楚人心昔绝,越客肠今断。”这里的楚人即为屈原,越客是他自己自比,康乐公心迹由此可见一斑。毛泽东生前在肯定谢灵运的山水诗清新自然独创一派的同时,也从谢诗中看到作者进退维谷仕隐两难的内心痛苦和矛盾,对谢灵运的处世品性有过中肯的评价:此人一生矛盾着。想做大官而不能,做林下封君,又不愿意。一辈子生活在这个矛盾之中。晚节造反,矛盾达于极点。‘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是造反的檄文。

说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山水诗之发轫于永嘉,缺非偶然和单一的现象,有了浙东灵秀山水,还必须有康乐公的超凡脱俗卓尔不群的才华,但这逃不脱当时社会的政治社会环境和作者个人人生际遇和历史宿命。南朝山水诗在永嘉这块神奇秀丽的土地上诞生后,经庶士争颂朝野播撒,对文坛的影响巨大。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颂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对于宇宙人生外部世界,诗人须能深入内部,这样作品才具有生命力;又能跳出其外,这样才能有高妙的情致。谢诗刚好能做到这样主观心态和客观景物之间的有机统一和灵动转换。

钟嵘《诗品》把曹植、陆机和谢灵运相提并论:曹植是建安之杰,陆机是太康之英,谢灵运是元嘉之雄。《诗品》中认为谢灵运山水诗源出陈思,虽以繁富为累,但仍暇不掩瑜:“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所以,把谢灵运诗列为上品,另一田园诗人陶渊明诗被列为中品。

在山水诗的创作上,后人研究得出,谢灵运山水诗有一种固定的模式:记游-写景-兴情-悟理,而且,这种模式一再为人所运用,遂成为一种写作上的“定式” 。当然,谢灵运未必刻意营造出这种程式,他的诗作内容未必受这种外在程式的束缚, 这种写作模式只是后人研究归纳出来的所谓成果或是见解而已。

“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南朝刘宋山水诗脱胎于东晋玄学诗,故而仍带有玄学诗的尾巴。玄学诗道法庄老崇尚清淡,虚妄无味,而山水诗以山水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注重对自然风光的描摩,写景绘色言之有物,给当时的文坛注入一股清流。他的诗作受同时代鲍照、颜延之和谢眺等人的模仿和学习。

其实,山水诗追根溯源,可以上溯至陶渊明的田园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饮酒》中那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句。

后世的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和柳宗元等皆受谢灵运山水诗的影响。

其中李白诗直接提到谢灵运的有二十多处。袁枚在《随园诗话》:因其(李白)生平最喜谢诗,故不觉习而不察。被誉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王维则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境界,如:“人闲桂花落,夜尽春山空”(《鸟鸣涧》);“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溟》)。孟浩然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而柳宗元诗歌淡泊古雅,深得谢灵运之遗音。元好问有诗云:“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元好问推崇谢诗,认为谢灵运诗的风神容态,照映古今,后世诗人,只有柳宗元有谢客风容,并深有所得:柳诗淡泊简古,如清庙之瑟,朱弦一拂,一唱三叹余音宛在,此般冷寂神境,最后以暗喻道出,恰是如同当年谢灵运寂寞心境的写照。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如今的温州谢公已杳,山水依然,但山水诗千年传承,文脉延绵。

 

后记

永嘉谢灵运塑像

文章终于写完了,但似乎意犹未尽。

虽说是不足万字的文章,断断续续耗费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写作的过程异常的艰难:网上查阅了大量有关谢灵运的资料,其中包括整个陈郡谢氏家族的世系图,晦涩难懂诘屈聱牙的文言文让人异常头疼,浩如烟海真假莫辨的网络资源让人眼花缭乱。有些史实需要去作个简单的考证,不能人云亦云,有些材料要作大刀阔斧的取舍,不能掉书袋。

写这篇文章纯属偶然,在我的印象中,谢灵运当过永嘉太守这是众所皆知的史实,还有他是山水诗的鼻祖,这也没有争议。可能是自己的孤陋寡闻学识浅薄,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谢灵运作为一代山水诗大家居然是被作为乱臣贼子而斩首弃市。这样的结局这样的命运真是让人唏嘘不已。网络上有人撰文把他列入中国古代十大悲情才子之一。如此,我倒想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谢灵运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这就是我写作此文的动机和来由之一。

现在,提到谢灵运我的心中不再是那个悠游恣意潇洒脱俗的山水诗人形象,这样的认知对一个出生王公世家才华横溢仕途坎坷政治失意最后拼死一搏身死他乡的古人来说真是太过肤浅和无知。纵观谢灵运的一生,最让人无法释怀的是他的死:死得那样的无奈,死得那样的凄然,死得那样的落寞,死得那样的悲情!

我想象过诗人的死:他可能在浙东的明秀山水间悠然老去:一如往日吟哦字字珠玑的山水诗句;也可能在自己的始宁别墅的书房里寿终正寝,睡前挥毫泼墨: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他可能在和颜延之、慧琳法师等文朋诗友谈经论道研摩佛法时羽化成仙;也可能在朝廷秘书阁编修《晋书》时穷经皓首搜索枯肠时驾鹤西去;唯独我没有想到他喋血广州横死街头。

为写此文,我看完了台湾国立大学欧丽娟教授四个小时开放课程视频《谢灵运专题》,本课以女性独有的细腻和柔情视角解码谢灵运悲剧命运造成的深层根源。欧丽娟教授认为:谢灵运是一个自小就宠坏的孩子,出身那样的显赫世家,从小又是寄养在别人家里,所以他童年只有蛋糕,而没有藤条,最终养成了日后任性的性格。

关于,谢灵运的死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欧丽娟教授从同是文人惺惺相惜的悲悯情怀出发,道出谢灵运是个可怜之人,而网上却有人撰文说出谢灵运的诸多可恨之处。但人无完人,我个人认为,凡是艺术秉赋超乎常人的惊世之才,他们都很率真,是性情中人,一般来说情商都很低下。他们好像不谙世事似乎不懂政治,不屑于那些拙劣伎俩,不屑于那些尔虞我诈,不屑于蝇营狗苟,不屑于勾心斗角,所以总被认为清高。其实,他们不是装出来的,是天性使然,因为唯其如此才能保持一颗艺术的童心,唯其如此才能拥有对世间美好事物的审美情趣。艺术天才天生喜好美,他们对于美有一种异乎常人的发现和欣赏能力,他们对于美有超越世俗的接纳和维护的心态。天纵之才,总是异类,终究为世俗所不容。他们的存在像一面镜子,照出人世的丑恶,他们的存在像一个标杆,总是衡量别人的拙劣。所谓,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呜呼!不遭人妒是庸才!康乐公第一次被人诬告谋反,连文帝都不相信,然而众口烁金,积毁销骨,后来,康乐公终以谋反之罪斩首弃市。

要说造反的人物,谢氏家族最有资格和资源的应是他的祖先谢安谢玄叔侄;要说造反的时机,谢灵运应该在他的好友庐陵王刘义真在世时造反。“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唯一这首反诗似乎成了谢灵运造反的铁证,而我至今读来仍看到了那字里行间的无奈和悲愤。

原本,艺术天才就应远离政治,然而,南朝时,门阀制度等级森严,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谢灵运身世太过显赫加上文才无人比肩,走到哪里,他都无法寂然归隐,即便身居山林,也是声震朝野。率真情怀清高天性,危险逼近不自知,杀机四伏不韬晦。当权者芒刺在背,地方官如鲠在喉。所谓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如此,谢灵运必死无疑。

龚胜无余生,李业有终尽。

嵇公理既迫,霍生命亦殒。

凄凄凌霜叶,网网冲风菌。

邂逅竟几何,修短非所愍。

送心自觉前,斯痛久已忍。

恨我君子志,不获岩上泯。

这首《临终诗》成了谢公的生命绝唱:龚胜不甘心服务于王莽的新朝而绝食身亡,李业为拒绝公孙述的征召服毒自杀,嵇绍因保护晋惠帝被乱箭射死,霍原因拒绝与王浚合作而被斩杀,可叹我却不能像这些人那样忠于旧主,结果一生坎坷,受尽刘宋王朝的摧残,壮志不得施展,真是死不瞑目啊!呜呼!一代山水诗人就此陨落,岂不悲哉!?(文章原创 侵权必究)

                             

      成立志                            文化视野 文学世界

作家,时评人,著有长篇小说三部曲。

湖北阳新人,做过中学语文老师历史老师,文学学士。

长按二维码关注

立志视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